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攻坚战、阵地战、总体战中,包括基层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自始至终冲锋在最前沿,战斗在火线,奉献在最危险的高地,他们经受住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大战和大检阅,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值得世人尊敬和敬仰。
但是,在战“疫”中,作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底部基础的医疗机构——乡镇基层卫生院,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短板,特别是“小、散、弱”的问题非常突出,难以适应和满足大战“疫”、战大“疫”的要求,往往只能“干瞪眼”“干着急”“难应对”,主要表现为: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软实力太“软”;乡镇卫生院设备设施简陋,硬件实在不“硬”;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水平较低,百姓应得实惠不“实”。
纵观非典、埃博拉以及新冠肺炎等各类传染病,各类流行病已经逐步表现出常态化、区域性甚至世界性的特点,对人类的威胁愈发频繁,特别是生物安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但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目前我们应对包括公共卫生安全在内的重大疫情的网络格局,尤其是底部基础还十分不坚实,仅仅靠市县(区)以上医疗机构是远远不够的。
在特殊时期、非常时期,调动所有各类资源,打阻击战、阵地战,固然效果非常好,但行政成本、社会成本、经济成本十分巨大,要从长远和根本上破解困局,特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按照中央深化改革委十二次会议精神,以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训和经验为契机,把广大的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做强做大做规范,把底部基础和底部网络做牢扎紧,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提升工程”,列入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二是对中西部地区,国家要在基础设施、设备设施等硬件上加大投资,以市县区为单元,分区域分层级,分类布局,并非乡乡都建低水准的卫生院(偏远高原、山区例外),应鼓励本地相邻的乡镇卫生院整合到一起,按照二级标准建设中心医院,医护人员达200人左右,科室设置完备,人员配置合理,工作环境、服务条件得以大大改善,能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医疗质量、院感质量、护理质量得以大的提升,能够独立承担各类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重任,特别在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四川省在本次抗疫中表现突出,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可结合本轮乡镇区划调整和基层治理制度创新能力建设,率先试点示范,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提升工程”。(眉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