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SARS,当时不到30岁的他是当时宁波市第二医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义无反顾冲上隔离病房一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已是ICU主任医生的他再次进入隔离病房,负责危重症病人的收治抢救工作。他就是2月16日受到中共宁波市委表彰的战“疫”先锋个人——浙江宁波民革党员陈童恩。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情况特殊。与其他通过报名参加院内征集令的医务人员不同,陈童恩是第一时间站出来的那一位。“去年流感蔓延,我所在的国科大华美医院承担了全市危重症流感患者救治的任务,我是救治工作的负责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比别人更有优势。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用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我不去谁去!”面对未知的风险,陈童恩的回答朴实而有力,态度坚定而从容。
奔赴一线的决定意味着他将与感染患者零距离接触,整个春节假期要在医院高强度的工作中度过,无法与家人团聚。“说心里话,此次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感染率高。看到疫情的发展速度还是挺紧张的,压力也大。进隔离病房前,医院安排了专家对我们进行了专业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更加有信心能胜任里面的工作。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穿上防护服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守护一方平安!”陈童恩说。
家人的坚强后盾
除去医生这个角色,陈童恩同时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作为一名资深的全科医生,又在急诊室有多年的工作经历,一个紧急电话被喊去医院或节假日不能陪伴家人对陈童恩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知道我这次要进隔离病房,家人肯定也有忐忑和不安,但在担心之余,对我更多的是支持和理解,让我多加注意安全,做好自我防护。”陈童恩说。体贴和妻子和懂事的女儿给了他精神上莫大的鼓励,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1月24日大年三十,在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后,陈童恩就简单收拾东西进了隔离病房,这一待就近一个月。
国科大华美医院是此次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医院,陈童恩又是疫情防控市级专家组及医院专家组成员,工作强度高、压力大、责任重。陈童恩回忆:“刚来的时候,隔离病房只开了一层。随着疫情形势变化,送进来的病人越来越多,后来又加开三层才勉强能够安置妥当。”
“在隔离病房确实相当忙碌,每次结束回到驻点都疲惫不堪,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陈童恩说,“我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时刻关注他们的病情发展变化;二是制定普通病人的诊疗方案,做到个性化对症治疗;最后是参与院内新冠肺炎病人的会诊和疑似病人确诊及筛除工作。”
“隔离病房送进来的第一例就是危重症病人,情况不容乐观。我与同事一起对他采取了气管插管治疗,后来通过省专家组会诊,决定将病人转至杭州浙一医院。由于病情特殊,转院风险很大,需要配置高级别的呼吸机和充足的氧气。好在最后有惊无险,转院后病人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陈童恩说。除了拼劲全力救治病人,还要克服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并确保医务人员不被感染。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持续工作,本身对体力就是一种挑战,长时间的“全副武装”,口罩、护目镜会在脸上勒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但对陈童恩来说,汗水、饥渴、疲惫……都在看到患者病情有了起色时烟消云散。
连续多日在安静而密闭的环境中高强度工作,病房里的气氛常常是紧张而静默的。这时候考验的还有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素质。除了做好自身心理疏导,陈童恩还特别注意隔离病房年轻医生的情绪和心理状况。陈童恩说:“高危、高压、高负荷情况下的工作,医务工作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我们每天都互相鼓励打气,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医院也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服务,尽最大可能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防疫物资和每日餐饮统一配送,既切断交叉感染的风险途径,又保障大家以更充沛的体力投身到工作中去。”
在隔离病房有压力,也有不断战斗的动力。对陈童恩来说这来源于病人康复带来的喜悦和病人对医生无条件的信任。“隔离病房内有不少危重症病人,他们自身对病情和未知充满恐惧,这时候选择相信我们医务工作者并积极配合治疗,就是我们努力的源泉。当看到病人出院时激动到痛哭的喜悦、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谢时,这份职业滋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陈童恩动情地说。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