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故里、运河之都。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是在淮安民革老党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办中山学校所留党产基础上改造而成。2018年8月21日,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时任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戚寿余共同为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揭牌。自此,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2019年12月2日,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被民革中央表彰为第一批优秀民革党员之家。2019年12月26日,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率队来淮调研“中山博爱之家”建设工作时说,“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的党史陈列室打造、同心大讲堂使用和申请登记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很有标杆意义,值得在全国范围借鉴推广。”
“家”的打造:精心规划 以优质为衷
思想上高度重视。“我曾有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民革党员,走遍全国都能看到自己的家。”万鄂湘主席在座谈时曾这样动情地说。建好用好民革党员之家,不仅是为民革党员提供学习、交流、活动、展示的固定场所,更是民革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2018年以来,民革淮安市委会积极响应民革中央号召,高度重视组织阵地建设,在民革江苏省委会的关心指导下对淮安民革活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致力于打造实用与品质兼备、魅力与温馨兼具的“中山博爱之家”。
行动上有力有为。为切实提高“中山博爱之家”的建设成效,民革淮安市委会一把手主委挂帅,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商讨部署“中山博爱之家”建设的相关事宜,排除重重困难向淮安市财政局争取20余万专项资金用于“中山博爱之家”的升级改造,动员淮安民革党员为中山博爱之家捐赠办公用品、杂志书籍。针对“中山博爱之家”大面积、多隔间、不协调的结构特点,邀请党员设计师精心规划,确定配置党史陈列室、同心大讲堂、基层组织办公室、图书室、档案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多个功能区,着力凸显实用元素、文化元素、制度元素与成果元素,展现民革精神及“家”的温馨。
“家”的守护:细化责任 以制度为障
落实责任,机关全面负责。建设“中山博爱之家”不是一时的形象工程,而是常建常新的系统工程,建成只是第一步。为推进民革淮安市委“中山博爱之家”的规范化、纪律化、标准化运作,真正使其成为淮安民革党员愿意来、乐意来的学习场所、活动场所、交流场所,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不断创新日常管理,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讨论并制定《淮安民革中山博爱之家管理制度》,明确由民革淮安市委会机关负责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的全面日常管理工作,安排机关工作人员每周二、周五下午14:00——17:00固定开放“中山博爱之家”,供全市民革党员前来交流谈心、借阅书籍、查阅资料,充分彰显“家”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申请负责,发挥党员合力。除不定期举办专题学习会、读书分享会等常规活动及每周二、五下午固定开放外,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其余时间实行申请使用负责制,各基层组织如需使用“中山博爱之家”开展活动可提前向民革市委会机关提出申请并做好登记,申请人负责做好“中山博爱之家”的各种设施爱护和环境保洁工作。固定开放与申请使用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有效突破了机关人手紧张的客观局限,实现了规范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此外,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作为淮安民革的自有党产,还邀请专业的物业团队协助管理,定期做好“中山博爱之家”的保洁和维护工作。
“家”的作为:彰显定位 以活动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