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彦
《无间》与《薄冰》两部谍战剧接连开播,同期打擂。
胜负揭晓之前,网友期待它们“正面硬刚”。《无间》的赢面里,“收视保障”靳东领衔,王志文、张志坚等多是谍战剧行家里手或演技派代表。而因为编剧海飞以及演员表里的王劲松、吴越、富大龙等,《薄冰》同样握有胜算。身处国产剧里创作蓬勃却几乎穷尽叙事手法、受众群庞大但观众口味越发挑剔的谍战一支,两部新作不约而同“码大牌”,以期先声夺人。
不过随着两边进度条渐渐近半,班底的明面较量早就转向剧本的魅力比拼。均有实力派坐镇之外,两剧的突围起点相似——都想在主人公寻找信仰、确认信仰的征途上强化传奇性。沿途风景大相径庭——《无间》播了18集,男主角陆风的信仰与情感前路都被迷雾深锁,“高能烧脑”与“不知所云”的评价各占半壁,随着关键往事直指1926年的悬案,与其说是谍战剧的步步反转,毋宁看成它是借了谍战外衣的悬疑恩仇录。《薄冰》充溢着养眼的青春气息,“菜鸟特工成长史”既是中共新党员余春羊智计谋略的增值,更意在军统王牌陈浅对清明理想的终极觉醒,只是卧底尖刀直插日军机要,单是“主角光环”恐怕已经很难解释这出敌营掉包计了。
值得玩味的是,在两剧拥趸看来,玄之又玄的揭秘过程和险之又险的主角境遇,恰是《无间》和《薄冰》为了“更好看”“更传奇”的谍战故事而运用的修辞策略。只是,谍战剧终归是历史语境下的创作,为了“好看”“传奇”的修辞,究竟有无边界?
是悬念的密布地,更应是逻辑的胜地
《无间》一开播就站上了收视高地,不仅助东方和江苏两大卫视双双登上全国卫视收视前二,连网播也达到了腾讯视频站内25000的热度。收视喜人,靳东的观众缘和悬念的钩子都奏效了。
剧情的主线其实并不复杂。陆风自小父母双亡,被军统高级间谍“闪官”抚养成人,留日受训后奉命进入76号特密组卧底伺机而动,一次任务受伤暴露,他成了众矢之的。军统、汪伪76号、日方势力的多面夹击下,陆风的逃亡路于是成了求索真相、勘破真相后投奔光明的绝境逢生。
编剧导演为这个本质是弃暗投明的故事勾画了小径分岔的迂回路线。男女主在归国的邮轮上初遇,本是法币模板争夺战,却因不期而至的爱情乱了阵脚失了手;76号特密组入门时一番威胁、考验、拉拢,本是特工天赋的单方面展示,中途转向成了特密组负责人沈啸的奇智多妖舞台。取模板、重创特密组、刺杀日本天皇特使,陆风的行动常九死一生,但他一定想不到,本以为事关民族大义的任务背后千头万绪竟都指向自己的身世;也肯定参不透,身边的新朋友旧相识竟都不止一重身份,特密组内并肩作战的蓝冰、表面身份是汽车修理工的发小霍飞、以银行工作身份伪装的军统“幽灵”成员花向雨,几乎人人都是双面、三面间谍。随着陆风拨开一重迷雾又拐进另一重,反转一次次上演,直到18年前的悬案图穷匕见,构成了网友口中“极致烧脑”的观感。
谍战剧素来是悬念的密布地带,其特有的题材允许创作者将剧情编设得百转千回。《无间》的导演编剧显然就热衷与观众斗智,他们一再放出烟雾弹,让人在“破案心理”的激发下对“求真相”这件事欲罢不能。只是,追求反转、悬疑的过程中,剧本似乎忽略了细节逻辑的校准。邮轮上的一见钟情可以发生一次,匆匆三面便生死相依多少有些背离特工人设,更何况剧中陆风、花向雨、蓝冰、霍飞甚至沈啸一人一颗“恋爱脑”,情网风波搅动谍海生澜;看不见的操盘者固然是“好大一盘棋”的谋略注脚,可几次三番能远程精准定位陆风的行动线路,非当代高科技手段不能为之。
更重要的,剧本对“意想不到底牌”的痴迷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陆风所求是真正的“为国家好的一方”,可比起“谁效忠于谁”“谁有几重身份”的拍案惊奇,剧情近半仍无救亡图存事的《无间》暂时还看不到值得陆风交付最终信仰的志同道合者。
真正的烧脑未必拥有迷宫般的叙事框架,但在剧情流畅、逻辑缜密、节奏自然的讲述中,观众依然猜不透人心的方向。比如《风筝》,今天的观众已知谁是“鬼子六”、谁是“影子”,而重看时依然会卷入郑耀先的命运,陪他挣扎苦痛,与他一同忍看朋辈成新鬼。以此标准再看《无间》,倘若一开篇众人就亮出身份打明牌,少了迷雾打掩护,细节粗疏、爱情突兀的剧情还能不能引人入胜?答案可能不太乐观。
是青春的热血成长,更应是历史与精神的真探索
《薄冰》是全员搞事业的谍战偶像剧——要作出这一判断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