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王博文曾出演过多部音乐剧
主演潘琪曾登上百老汇舞台
《广交天下》把广交会作为故事的主舞台
《广交天下》的排练现场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原创音乐剧《广交天下》预计于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幕当天,登陆友谊剧院。该剧是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珠江电影集团出品,珠影乐团、珠影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作为演出单位。
《广交天下》围绕广交会讲述了一段跨越66年的爱情故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近日,该剧男主角王博文、女主角潘琪在排练间隙,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他们坦言:“这部剧的排练工作,让我们见识到了广州速度。”
选角
主演曾登上百老汇舞台
音乐剧《广交天下》制作人、珠影乐团团长、珠影广州歌剧院院长宋雪莱曾透露,这部剧的选角要求极为严格,面试了50余位演员,才最终确定大名单。
主角王博文、潘琪都有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从业经历丰富:王博文曾在音乐剧《袁隆平》中饰演袁隆平、《烈火英雄》中饰演孟响、《杨靖宇》中饰演杨靖宇等;潘琪曾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凭借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林亦兰”一角,获得过2016年上海市新剧目评选最佳新人奖,同年12月赴美国百老汇展演。
最近一年,王博文保持着较高的演出频率,“我先是在湖南演出,之后有个安徽的项目,现在来到广东……疫情缓和后,舞台剧市场在逐渐回暖。”与王博文不同,《广交天下》是潘琪退圈三年后的舞台复出之作,“我在疫情第一年辞职,之后转行做金融监管工作,没想到还有机会重回舞台。这次,夏振凯师兄问我想不想再回舞台试试,我就决定过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潘琪是深圳人,但这是她毕业七年以来头一次回到广东演出,“我很重视这部戏,希望能做到最好”。
排练
高效快节奏紧张且自在
一个多月前,王博文、潘琪刚拿到《广交天下》的剧本。他们对剧本的第一印象是“特别”——时间跨度大、歌曲多、台词少。不过,快节奏的排练进程,让他们很快捋顺了整部剧,“就像城市发展一样,我们见识到了广州速度,排练十分高效。”王博文说,“我们一到广州就拿起谱子开口练习,差不多用了三周就顺完了整部剧的曲子。”
王博文感叹,《广交天下》的主创阵容堪称国内音乐剧圈的“天花板”,他在排练阶段受益匪浅:“我之前排音乐剧,经常是导演一边排戏一边催作曲赶进度。很多时候,我们要排下一段戏了,歌曲还没创作出来。但《广交天下》不一样,在我们拿到剧本时,杜鸣老师已经创作出了整部剧的歌曲。”潘琪也对这次的音乐创作表示惊喜:“杜鸣老师的歌写得太棒了,有些难度,类型在美声与通俗之间,有点偏歌剧的感觉。”
《广交天下》一天的排练通常从早上九点开始,晚上十点左右结束。王博文说:“我每天在舞台上,微信步数都在一万以上,经常破两万。”排练的时候很紧张,但也很自在。大部分排练工作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进行,潘琪找到了回到校园的快乐:“很多学生参与其中,散发着青春活力,让每天的排练氛围特别欢乐。午饭时间,校园广播站会放周杰伦的歌,让我感觉轻松。”
表演
对演员年龄感提出要求
《广交天下》描绘了广交会66年来的世事变迁:1957年,两个原本相隔万里的年轻人伊莎贝拉(潘琪饰)和乔诚(王博文饰),在首届广交会上相知、相爱,一条香云纱丝巾连接起两人内心的情感。但阴错阳差,后来断了音信。两人默默坚守这份情缘66年。终于,2023年春交会举行,两位相望一生的老人得以“重逢”。
在王博文眼中,乔诚很轴,“他与伊莎贝拉因为一次相恋,就一辈子认定了这个人。相信现实生活中,有这种用情至深的人存在”。
由于《广交天下》的叙事线围绕1957年、1973年、2023年三个时间节点展开,时间跨度大,对演员表演时的年龄感提出了要求。王博文表示难点在于扮老:“我演过很多年龄段的人,但从来没演过80岁的人。我是体验派演员,得抓住内心感受,说服自己是老年人,不想让观众捕捉到年龄的‘假’。”潘琪称难点在于装嫩:“我已经35岁了,剧中要求我演18岁那年的伊莎贝拉,我得想办法回到纯真年代,要在装嫩的同时,还得让观众觉得不恶心。我刚开始有点不好意思装,但排着排着就克服了心理障碍。”
文化
融合多个岭南本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