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2023年开年以来,电影《流浪地球2》票房不断刷新,电视剧《三体》迎来口碑热度双丰收。两部作品走出国门,成功“出海”,让世界看到中国科幻的影像魅力。历经七年打磨,《三体》这部备受瞩目的科幻剧以高分收官,这部国产科幻影视改编剧的影响却还在延续。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三体》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三体》在科幻剧集领域内具有里程碑式的标杆意义。
用视听语言去翻译原作
经历了数番搁浅的影视化波折后,剧集《三体》先于《流浪地球2》一周,在央视和腾讯视频同步开播,这部中国科幻文学的头牌IP终于亮相荧屏。总导演杨磊从小就是科幻迷,初看《三体》时,他知道自己看到了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视觉导演陆贝珂则是用自己专业在脑中模拟三体世界,自接到项目的那刻起,他们以自己的影像语言,为每一个观众,讲述这个梦。
在两位导演进入之前的三年里,前期剧本一共做了20多版方案,面对《三体》这样的超级IP,是否改编、如何改编,是创作团队不断面对的问题。编剧田良良说,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调研和尝试:“从创作的角度,其实我们是尽可能地保留原著小说当中最宝贵的东西,这个是版权小说改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小说语言转化成视频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所在。真的是非常感谢平台方的果敢和热爱,这是这部作品为大家所喜欢的一个基础。”
导演杨磊受访时笑谈当时进组就是来“捍卫”原著的,“我是重度书粉,不希望剧本‘魔改’,我要做的就是在我的专业领域里,用视听语言去翻译原作。”如何将剧情梳理成更合理的影视剧逻辑,杨磊说:“我们不仅用了丰富的动画来说明,同时增加了史强的台词解释,希望更友好地帮助观众梳理这些科学知识。”
电视剧《三体》播出后,网友对它最多的评价就是“神还原”,整个剧版的内容几乎严格按照原著的叙事在推进,“三体游戏”的虚拟特效、“农场主”世界的奇幻形态、古筝计划……如何更好、更真实地将《三体》原著中这些脑洞展现给观众?
杨磊说,主创团队请来六七十位科学家作为剧组拍摄的科学顾问,反复讨论科学仪器、论文数据、图表公式,“只要镜头扫到的地方,尽可能确保出现的公式是对的。”甚至连魏成在剧中密密麻麻写了一屋子的公式也是经过求证的。“镜头上大概一个三秒的画面,比如一个公式,剧组需要与科学家沟通一周的时间。我们学了大概有三个多月,笔记记了一大本,我们拍这个戏就像重新上了一遍大学。”
因为种种原因,剧组无法前往巴拿马运河进行实地拍摄,为了拍摄“古筝行动”,只能在国内找替代品。剧组共找了十三个取景地,用组合的方式拍出了“古筝行动”。陆贝珂说:“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实际拍摄之前就要设计清楚,哪一个镜头放哪一个画面,总体可修改度不超过10%。”此外,《三体》剧组还专门组织制作人员学习船舶设计的专业知识。陆贝珂介绍:“比如船用钢有哪些种类?不同的船用钢被切开后会有什么表现?船的内部结构又会因此发生哪些变化?在设计画面之前,这些都必须了解清楚。”
整个拍摄过程中,《三体》剧组曾辗转北京、天津、舟山、横店、杭州、黑河等地,除红岸基地和作战中心的内景是搭建外,其他外景均为实景拍摄,甚至去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站、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拍摄,也是在那里拍摄的第一个剧组。回顾整个拍摄经历,《三体》总制片人白一骢用“死磕”来形容,“我们在科幻这个领域,大家都是在开荒,没有过去的经验和帮助,只能我们自己慢慢趟。”
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书写科幻
电视剧《三体》不仅呈现了一个精彩的科幻故事,更聚焦于剧中“小人物”的精神写照,探索属于中国人的科幻思想。
日前,中国电视艺委会组织的电视剧《三体》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以《三体》为例探讨了电视剧创作的多样化趋势,肯定了《三体》在题材、技术和思想层面上的创新价值,鼓励未来更多像《三体》一样的优秀中国科幻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