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阔别北京三年半之后回归,与期盼他们已久的中国观众再次相见。牛小北摄
本报讯(记者 高倩)19时30分,迎着渐渐点亮的场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在观众异常热烈的掌声里走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随后,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上场,掌声进一步“升级”成了全场欢呼。昨晚,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阔别北京三年半之后回归,与期盼他们已久的中国观众再次相见。
这一格外值得铭记的时刻将从此被写入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这既是积极响应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加强两国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文学、艺术机构交流交往”的重要体现,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又一艺术盛举。
北京观众调动起全部热情迎接俄罗斯艺术家的到来。上周,三场音乐会刚刚开票就全部售罄,国家大剧院的网站甚至因购票人数过多而一度“瘫痪”。这份心意被艺术家们以音乐的形式巧妙回应。音乐会开篇,在中国观众心目中占据着特殊地位的《红旗颂》率先奏响。这是没有出现在曲目单上,甚至在演出当天下午采访时也未被捷杰耶夫提及的惊喜。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观众们惊呼出声,继而兴奋地鼓起掌来,澎湃激昂的音乐跨越了一切阻碍,诉说着中俄两国的深厚友谊。
接下来,捷杰耶夫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继续奏响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古典”》、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和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三部原汁原味的俄罗斯作品,每首乐曲结束,观众都报以比之前更加热烈的喝彩。当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落幕时,巨浪般的掌声汇成狂欢的海洋,在北京的初春之夜回旋不散。
“我实在太激动了,听到《红旗颂》时,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观众杨先生兴奋不已,中场期间,他把自己在演出海报前的自拍发给朋友,双手都在略微颤抖,“捷杰耶夫大师标志性的抖动的指挥手势也让我觉得特别亲切,音乐家们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的表现力令我都起了鸡皮疙瘩,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接下来两天,捷杰耶夫将继续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奏响拉威尔配器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以及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等经典作品。在结束连续三场大体量演出后,捷杰耶夫将于3月30日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00后”大提琴家李拉,共同带来柴科夫斯基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