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外媒的报道,引发校外教育培训业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路透称中国计划于本月公布比预期更严格的新规定,整顿规模达1200亿美元的民间教育培训行业,包括对广告设限,以及试行禁止假日期间补习。其中两名了解相关计划的人士表示,新规旨在减轻学童的压力,并通过降低家庭生活成本来提高出生率,最早可能于下周公布并在下个月生效。消息人士说,新规将在北京、上海和其它几个大城市试行禁止寒暑假期间的线上和线下补习。
此消息加剧了教育中概股股价的大跌。甚至有人预言,校外教育培训业over了,前几日刚成立的校外教育监管司,是为校外教育培训业“收场”的。
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线上线下补课,真会发生吗?如果严格落实这一禁令,会发生什么?家长们会不再让孩子补课吗?
在笔者看来,禁止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在寒暑假开展线上线下补习,无疑是一剂猛药,如果落实这一禁令,意味着大批教育培训机构将关门——寒暑假是校外培训的旺季,尤其是暑假,有些校外培训机构约一半收入来自暑假,如果暑假不招生,没有营业收入,培训机构将无法支付房租和人员开支成本,必然选择裁员、关门店,甚至退出。但是,教育乱像是否会就此消除,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就会减轻呢?情形并不乐观。
具有合法资质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大批关门,本身就会带大量员工失业以及退费纠纷。校外教育培训业保守估计有8000亿产值,校外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有几百万之多。培训机构关门意味着员工失业,此前,已有不少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取消了今年的校招,并裁员。另外,培训机构关门,也会带来大量的退费纠纷,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有人说,治理校外培训乱像,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就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不准具有合法资质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在暑假开班,在长达约两个月的暑假中,孩子去哪里?双职工家庭必然会出现送孩子去哪里去的烦恼。把孩子独自放在家里,有安全隐患,且不能学网课,孩子就在家里打游戏吗?把孩子带去办公室,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开放校园,或者办好社区小课堂,让学生在假期中能去学校,或者去社区的公益服务课堂。
这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学校假期开放校园,这是需要经费投入和人员参与的。如果没有经费投入,教师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校园怎么如何?社区要给放假的孩子提供有吸引力的活动选择,这也需要加强经费投入,进行场地建设、师资建设、内容建设。如果能做好,这当然很好。笔者多年前就指出,社区没有给放假的孩子提供活动去处,也是导致家长在假期里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的重要原因。
简单来说,要引导家长对培训的需求,在平时,应强化学校教育责任,如推出课后服务,在假日,要强化社区作用,建设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各种公益兴趣活动。而为对冲校外培训市场,需要投入的经费要高达几千亿。没有如此投入,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很难消失。
从现实看,为提高孩子的升学竞争能力,家长的培训需求是现实存在的。如果没有合法的渠道满足,培训就会转到地下,一是请家教,二是被机构辞退的培训老师、员工到小区里租房搞培训,这些机构没有合法的资质,隐藏在小区中,会更难管。这会成为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头等难题。
我国当前的培训业,就是从之前请家教演变而来,为的是规范,有质量保障。如果治理校外教育培训,回到请家教和地下模式,这显然不是治理的初衷。
因此,治理必须基于现实,不顾现实的一刀切取缔校外培训机构,或者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正常的经营,难以起到治理实效。还需要认识到,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问题,才是制造教育焦虑与内卷的根源,不从根本上治理这一问题,把责任推给培训机构,并不能给学生有效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