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下发之后,重创整个培训行业;接下来,地方政府会围绕《双减意见》陆续出台相关的整顿细则,有几点思考分享给大家。
01
◉ 1)强制学科类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从商业回报的逻辑看,意味着学科培训公司失去了投资的价值;
◉ 2)节假日不允许上课,学生上课时间被压缩,意味着机构结转的机会大幅度减少;
◉ 3)不允许资本化运作,不允许上市,已经上市的机构需要剥离学科类培训的业务。
《双减意见》中仅仅这三点,基本可以宣告学科类培训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02
转型或转行已经是行业的共识,寄希望局势发生逆转没有意义。
相较职业培训,老林认为学科类课程转素质类业务的可行性稍大,尽管重新设计产品的难度也不小,但至少所服务的客户群体没有发生变化,获客难度相对小一些。
除了明确业务调整方向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还需要重新分配资源,重新调整组织架构,重新梳理绩效,重新研究客户需求,重新学习新业务的运作模式等。从某种意义上讲,难度也不亚于二次创业了。
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编程、研学、托育都是现阶段可以探索的方向。
政策的整体导向是给学生“减负”,未来非学科类培训如果内卷到一定程度,政府觉得占用学生过多的精力,非学科类培训也存在被整治的风险。
在中国,政府监管往往是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政府的态度甚至会逆转整个行业的根基。长期来看,选好行业和赛道很重要。
03
习主席在《谈治国理政》这本书的第349页提到: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秩序,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
市面上是不是所有培训机构都违背教育的初心,我觉得肯定不是的;是不是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在做制造家长焦虑的事情,我觉得肯定也不是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飞速发展的时候,俞敏洪老师带着新东方第一批创业的老师给这个社会打了一剂强心剂,告诉年轻人你们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学金拿到签证走出国门,新东方精神照亮了当年一群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
当下很多培训机构里的年轻老师,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是非常认真且尽责的,因为他们勤勤恳恳做着帮助学生的工作,扮演好公办教育的补充,通过阶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多多少少改变一个孩子,多多少少改变一个家庭。
疫情前后,大量资本进入培训行业,多家机构入驻学习强国平台可以看出,国家也在观望资本进入之后是否会推动培训行业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在线机构把钱都花在了商业广告和获客补贴上,这显然扭曲了教育的本真。
04
《双减意见》颁布后重创资本信心,股价大幅跳水,大批机构顶着倒闭的压力,千万从业人员面临降薪甚至失业的风险。从某种角度讲,这次调整是举国体制和市场经济的较量。《双减意见》的颁布说明政府在教育这种百年大计的事情上的决心是无比强大的,远远高于维护教培行业经济稳定的需求。
05
政府强力介入整治培训机构,导致市面培训需求和培训供给中间产生了真空状态,影响最大的群体其实是中间阶层。因为社会最底层家庭的孩子原来也上不起培训班,社会顶层家庭的孩子依然有途径获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未来也可能会加剧阶层固化。
如今就业环境竞争如此激烈,中间阶层的孩子获取好学历无疑是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的敲门砖;全国多个一线城市对于人才落户制定的政策,依然有985/211名校学历要求;70后和80后的这一代家长,一部分人也许当年享受了高学历带来的红利,一部分人当年也可能吃了学历的亏,导致70后和80后的家长成为了最重视自己孩子教育的一代家长。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