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202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比上年增加6878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比上年增加4123元。东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及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领跑”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消费需求影响,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相关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可达全国平均水平1.82倍。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表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为1984年以来最低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回落至2009年有统计以来的第二低点,反映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效。
平均工资保持增长 增速回落至多年较低水平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比上年增加6878元,名义增长7.6%,增速比2019年回落2.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2%。
2011-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202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比上年增加4123元,名义增长7.7%,增速比2019年回落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2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3%。
2011-2020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东部平均工资“领跑”全国 东北增速较高
分四大区域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12372元、88000元、78193元和7763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0%、7.4%、6.4%和8.2%。最高和最低地区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5,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63601元、50510元、48861元和43928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9%、8.0%、11.2%和10.2%。
信息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可达全国平均水平1.82倍
分行业门类看,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7544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9851元,金融业133390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2倍、1.44倍和1.37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3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48540元,住宿和餐饮业48833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0722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50%和62%。
孟灿文表示,从城镇非私营单位看,在统计的19个行业门类中,除住宿和餐饮业外,其余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速均超过10%。在疫情影响下,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和远程问诊等新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平均工资快速增长,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长10.0%,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疫情防控相关的机关事业单位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发放抗疫补贴,带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平均工资快速增长。受202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加之受部分地区对就业人员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增速较高。
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企业效益增加,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较快增长。2020年,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平均工资分别增长6.9%、8.2%和7.0%,分别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1.0、2.3和1.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平均工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均工资增长3.7%,增幅比上年回落6.0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平均工资增长4.1%,回落5.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工资下降3.0%,上年为增长4.3%。
城镇私营单位多数行业平均工资保持增长
孟灿文介绍,从城镇私营单位来看,大多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但由于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通过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增加定向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延期还本付息、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发放就业补贴、减免社保费用等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保障了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稳定增长。